船舶新政隱現船企兼并重組潮
2013-08-12 08:20:22 來源:華夏時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船企兼并潮開局
根據《方案》中提出的思路來看,船企的兼并重組或許也將成為接下來行業里的重頭戲。
《方案》中明確提出要求,“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整合一批大型造船、修船及海洋工程(船型 船廠 買賣)裝備基礎設施資源,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船舶企業集團”。
“政府鼓勵并購重組,意在淘汰落后產能,提升產業集中度。從政策提供金融、信貸支持的選擇性上看,這種方式是可行的。從總體上來看,有實力的造船企業更能在此次政策的轉型方案中獲益,中小船企或將會被大型船企兼并重組,行業落后產能將會逐漸被淘汰。”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蔡建明表示。
記者同時注意到,作為行業頑疾,產能過剩此番成為《方案》中重點調控的對象。《方案》中明確指出,船舶業不僅新增產能被嚴格禁止,在建和暫停建設的造船相關項目也被要求清理。
實際上,早在2009年,政府就已經出臺了《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2009-2011)》,對比兩份規劃不難看出,政府對于船舶行業的態度已經由原先的“保持生產平穩較快增長”完全扭轉為“新增產能被嚴格禁止”,政府對嚴控產能的決心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此番《方案》中同時要求國土、交通、環保等部門不得辦理土地和岸線供應、環評審批等相關業務,金融機構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
事實上,目前不少民營船企都面臨著資金鏈緊張的局面。其中民營船企巨頭熔盛重工(位置 評論 新聞 招聘)還曾于7月初傳出欠薪罷工傳聞。根據記者了解,今年上半年,浙江沿海一帶爆發的中小型船廠倒閉潮仍在持續。
而《方案》推出之后,無疑再度收緊了中小型企業的資金鏈。上海船舶工業協會名譽會長陳金海表示,受貸款嚴控影響較多的仍然將是中小型民營企業。
不過,在另一方面,船舶企業兼并重組的信貸卻獲得了《方案》的明確支持。《方案》中指出,要加大對船舶企業兼并重組、海外并購以及中小船廠業務轉型和產品結構調整的信貸融資支持。
盡管船舶業的兼并重組細則仍在進一步制定之中,不過,據陳金海介紹,目前部分江浙一帶經營較為困難的中小型船企已經逐步開始了兼并重組。
龍頭企業率先受益
除了中小船企率先開始兼并重組之外,業內的龍頭企業也同樣希望借助此輪政策的“東風”,挽救此前大環境低迷所造成的頹勢。
據了解,目前部分大型企業之間,已經逐步開始謀劃自己的兼并重組之路。據廣船國際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擬非公開發行H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5億元,用于收購廣州中船龍穴造船(位置 評論 新聞)有限公司及補充上市公司流動資金。另一方面,廣船國際還希望能夠收購龍穴造船其他兩大股東手中的40%的股份。
據了解,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造船基地,中船集團龍穴造船廠擁有50萬噸級大型船塢2座、泊位4個、600噸龍門吊(產品庫 求購 供應)4臺,年造船能力為350萬載重噸,產值可達80多億元。
而除了兼并重組之外,互相之間的資源整合也成了大船企接下來的重要任務。根據此前媒體報道中舉例,由于滬東造船廠生產LNG船型場地受限,南船集團內部就協調了長興的船塢借給滬東造船廠。
“新的《方案》無論從控制產能角度來看,還是推進兼并重組的角度來看,最終都是那些規模較大的企業獲得的利益較多,而一些本身就訂單少、融資困難的民營船企,等待他們的就只能是被兼并或者重組。”一位長年從事船舶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而方案中還提出一些有關支持高新技術研發的條款,由于主要是大型船企擔當技術及研發任務,受益的也主要是大型船企。”
而中國重工的董秘郭同軍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表示,方案的出臺應扶優扶強,重點扶持有國際競爭力的造船企業,如大型央企或是大型的地方民企,而對于那些沒有自主產權、生產低端產品、沒有持續經營能力的企業,則應該任由市場淘汰。